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東林念佛堂

三、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》


本經境相勝妙,義理淵深,理事圓融。《觀經》為利根與鈍機二類眾生,平分勝劣兩門。利根者修前十二觀,鹹三輩往生。鈍機者唯修十三觀(雜想觀)亦分三輩九品。指雜垢心即是阿彌陀佛不思議身土。又特開散善三福九品,指歸稱念佛名,懺悔往生,用作普度一切眾生之慈航。茲簡介如次。

1.本經的緣起


本經的緣起頗有戲劇性。王舍城阿阇世太子,聽從惡友提婆達多的離間唆使,囚禁父親頻婆娑羅王,斷絕飲食。國太夫人韋提希深恐夫王餓死,乃用小麥粉和酥蜜,塗滿身上,於寶冠瓔珞中盛滿蒲萄漿,秘密帶給夫王食用。阿阇世太子知情後,心生惡怒,執劍欲殺其母。時有月光、耆婆二大臣犯顏直諫:“慎莫害母!”阿阇世太子驚恐之餘,未敢殺母,但將母親幽禁在深宮。


韋提希夫人悲慟欲絕,從幽禁處遙拜釋尊,哀請釋尊遣目連與阿難前來救助。釋尊在靈鷲山即時了知韋提希心之所念,便親自帶著大目犍連與阿難從空而來,現身在韋提希前。韋提希號泣稟佛:厭惡這個穢濁的世界,願往生到沒有憂惱的佛國。爾時,釋尊放眉間光,遍照十方無量世界,光明又旋住佛頂,化為金色的光臺(猶如螢幕)。十方無量諸佛國土皆在光臺中顯現。韋提希在佛力加持下,一一明見,從無量的佛刹中,選取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作為歸境,並懇請釋尊開示往生彼土的方法,由是釋尊便敷演出這部經典。王宮說法終了,釋尊便返回靈鷲山,尊者阿難又將此王宮佛所說法向靈鷲山的諸比丘、菩薩眾複講一遍。如是本經便有王宮會與耆阇會前後兩次的說法,可稱一經二會。

2.本經內容


本經的主要內容是定散二善、淨業三福與十六妙觀。


淨業三福是淨業修持的基礎,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世一切諸佛修持淨業的正因。三福的內容是:一者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,屬人天福(世善);二者受持三歸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,屬二乘福(戒善);三者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,屬大乘福(行善)。此三福具有從淺到深,從低到高的次第。三福中或修持一福,或具足修持三福,回向均可往生。


十六觀門的次第是:(1)日觀(落日狀如懸鼓,破妄心暗宅,知業障淺深處,修日觀送想西方);(2)水觀(次第觀水、冰、琉璃,顯自性湛然);(3)地觀(觀淨土地下與地面莊嚴);(4)樹觀(觀七寶林樹);(5)寶池觀(觀七寶池八功德水);(6)寶樓觀(觀地面與虛空的寶樓宮閣);(7)華座觀(觀阿彌陀佛的蓮華寶座);(8)像觀(觀西方三聖坐像);(9)真身觀(觀阿彌陀佛的報身);(10)觀音觀(觀觀世音菩薩色相);(11)勢至觀(觀大勢至菩薩色相);(12)普觀(觀自己生於極樂世界蓮華中);(13)雜想觀(觀阿彌陀佛丈六八尺的應化身);(14)上輩觀(大乘凡夫上輩三品往生觀);(15)中輩觀(小乘凡夫中輩三品往生觀);(16)下輩觀(五逆十惡凡夫下輩三品往生觀)。


其中第八像觀,約心觀佛,開示念佛觀佛的最高理則雲:“諸佛如來是法界身,入一切眾生心想中。是故汝等心想佛時,是心即是三十二相,八十隨形好。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,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。是故應當一心繫念,諦觀彼佛。”極顯阿彌陀佛與吾輩眾生同體交感之密因,以及真善美慧內在關聯。妙因妙果,功德難思。


《觀經》闡述圓頓究竟之理事,圓發三心,即便往生。何等為三?一者至誠心,二者深心,三者回向發願心。具三心者,必生彼國。下品下生章中,十念功成,彰顯阿彌陀佛之悲智神力。經雲:“下品下生者,或有眾生,作不善業,五逆十惡……以惡業故,應墮惡道……如此愚人,臨命終時,遇善知識,種種安慰,為說妙法,教令念佛,彼人苦逼,不遑念佛。善友告言:汝若不能念彼佛者,應稱無量壽佛。如是至心,令聲不絕,具足十念,稱南無阿彌陀佛,稱佛名故,於念念中,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。命終之時,見金蓮華……即得往生極樂世界。”

十六觀中,分為定善十三觀與散善三觀。定善十三觀(從日觀到雜想觀)是釋尊應韋提希夫人之請而說(又稱“隨他意”之說)。散善三觀(即上輩觀、中輩觀、下輩觀)是釋尊為未來世一切罪濁凡夫而開設(又稱“隨自意”之說)。從修持方法來看,前十二觀為上根人開示觀想念佛,第十三觀為中根人開示觀像念佛,後三觀為下根業重惡人開示持名念佛。五逆十惡眾生,臨終地獄境相現前之時,善友教他稱念佛名,即得往生。臨終十念往生,體現出阿彌陀佛救拔眾生的徹底悲心與究竟方便。阿彌陀佛一乘願海、六字洪名,乃末法常沒眾生出離生死苦海的唯一慈航。

3.本經宗趣


本經以觀佛三昧為宗,亦以念佛三昧為宗。一經二宗,其他大乘經典大多一經一宗。諸如《 維摩詰經 》以不思議解脫為宗,《 大品般若經 》以定慧為宗。觀佛三昧主要指稱前十三觀,念佛三昧主要指稱後三觀散善九品往生。一經二宗實則最後歸結一宗。誠如善導大師所示:“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,望佛本願,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。”


本經以一心回願往生淨土為趣。定善十三觀為應韋提希夫人所請而說,妙觀成就即得往生。淨業三福與散善三觀乃釋尊為末法眾生慈悲宣說,最稱佛的度世本懷。展示持名念佛,既至簡易穩妥,又至圓至頓。並以此付囑阿難,為未來世凡夫眾生而流通。



bottom of page